有人問他為何不常給樹澆水?他說,如果老是給樹苗澆水,樹根就會習慣於土壤淺層的舒適環境,而且總等著輕易就能得到來自地面的水。因為他不常澆水,樹確實會長得慢一些,但這樣樹根就能向土壤的深處生長,去那裡尋找水份和養料。因此,這些樹會有很深的根,更能抵抗惡劣氣候的侵襲。
過了幾年,醫生的院子成了一片小樹林。那是一個風大和嚴寒的日子,街上的許多樹都被風吹彎了腰,似乎根本無法與嚴冬抗爭。而醫生院子的樹非常結實;堅強地抵禦著大風!
能帶著深「根」成長,這樣它們就能從最最來之不易的地方得到最好的養份。這是那位醫生說的種樹理論。
教養孩子就像在種樹。在父母溺愛下的孩子,從小就不受苦。那長大後會如何呢?孩子們日後的生活一定會遇到不計其數的困難和挫折,不管我們情願與否,他們的生活中總會有疾風豪雨。而且父母是無法幫他們承受的!
在西方國家,父母都不把家產留給孩子,而是貢獻給社會。他們認為教育孩子,一定要讓他學會吃苦耐勞。甚至孩子十八歲後,就要獨立了。
就好比每一顆珍珠,都有一粒痛苦的內核。那是蚌經受千般痛苦,用生命的心血把一粒粒製造苦難的沙子變成了一顆顆閃光的珍珠。
德國人的教育很類似於種樹。對德國媽媽來說,與其喊破嗓子,不如做出樣子!規矩大於寵愛,身教重於言教!例如:孩子不好好吃飯,怎麼辦?德國媽媽的教育:不好好吃飯,就得挨餓!
小孩搶玩具,怎麼辦?德國媽媽的教育:先到者先得,不然都別玩!教會孩子,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,只有規則與秩序。
台灣近日發生一件哥哥殺死妹妹的悲劇;原因出在哥哥怨恨父母總要他讓妹妹。兄妹爭吵了,父母也總呵護小的,導致哥哥懷恨在心,終至殺了妹妹!
寧可自己吃千般苦,也不讓孩子受一丁點累的父母,造就吃不了苦、受不了氣、不願承擔、唯我獨尊的下一代。
然而,每個人都是帶著他的福報和業力來到這世界。有些苦是他要去承受償還的;現在不受,未來也要受!
像世界上頂級的富翁,許多都是從苦中奮鬥出來的。那高僧大德,他們能成就,也是從苦難中修煉出來的。佛教中說:受苦,其實就是了業。業沒了,將來或來生才有幸福可言。
香港首富李嘉誠有一次被大陸企業家問到:「您是怎麼教養子女的?」李嘉誠回答:「讓他們吃苦。」
兩個兒子李澤巨、李澤楷到美國念書期間,李嘉誠只給他們最基本的生活費。李澤楷曾經在麥當勞賣過漢堡,在高爾夫球場做過球童。背高爾夫球袋時的肩傷,現在都還會發作呢!
十九世紀俄國文豪屠格涅夫曾說:「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?那麼首先要學會吃苦。能吃苦的人,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,就沒有跳不出的困境了!」
參考
http://www.pcrc.org.tw/art3_show.php?pageNum_culture=151
http://www.nexoncn.com/read/c18e4ab86f8617a401cc6219.html
http://www.rs66.com/renshengzheli/119291.html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12359
發表評論